陕西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
- 时间:
- 2023-02-22 15:50:59
- 作者:
- 巢老师
- 阅读:
- 来源:
- 陕西教师资格网
1.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论著是( )。
A.《理想国》 B.《学记》 C.《政治学》 D.《大学》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名言的出处。
A项《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
B项《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其中,“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指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项《政治学》作者亚里士多德,他最早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D项《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大学》中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所要求的最高目标是“止于至善”。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
A项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
B项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C项道德认知也可称为道德观念,是一种对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观念与道德信念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行为,对人或对事做出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道德评价。
D项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犯错误较少。小红的认知方式是( )。
A.辐合型 B.发散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认知风格。
A项吉尔福特将认知风格划分为辐合型和发散型。其中,辐合型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B项发散型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C项杰罗姆·卡根将认知风格划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根据几个线索做出很大的直觉的跃进,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很快就做出反应。
D项沉思型的学生在做出回答之前倾向于进行深思熟虑的、计算的、分析性的和逻辑的思考,往往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
题干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很少犯错误,这种认知方式属于沉思型。故D项正确。
4.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
A.多维思维 B.思维的可逆性 C.抽象逻辑推理 D.形成守恒观念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A项多维思维是儿童到形式运算阶段才有的思维,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B项思维的可逆性是指在具体运算阶段,随着分类和排序的获得,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思维的可逆性只是具体运算阶段发展的一个特点,并不是标志。
C项抽象逻辑思维是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本阶段中个体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D项形成守恒观念是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守恒观念是这一阶段出现的典型标志。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儿童思维具有可逆性等,守恒观念的形成说明儿童思维具备了可逆性。因此,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可逆性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以上就是陕西教师资格考试答题技巧:简答题的相关内容。关注陕西教师资格网,您就能获取到陕西教师资格常见问题、考试内容、报考指南、中学教师等相关信息,敬请关注我们吧!